河南开封:科技成果转化交出高分“答卷”
央广网开封4月18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近年来,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围绕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精选储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赛道,持续发力,积极探索“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国有融资平台+创新人才团队”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模式,通过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服务优势,逐步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的发展格局。依托省级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孵化了3个重大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先后培育了开封时代、宸亚科技、开封平煤超导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转化快,经济效益高的科技企业。
开封宸亚新能源有限公司围绕碲化镉薄膜电池镀膜工艺、量产效率等核心难题,开展真空输运沉积技术攻关,突破镀膜均匀性(≤3%)、碲化镉利用率(90%以上)等关键技术瓶颈,通过光伏农业大棚示范项目(600㎡)验证技术稳定性,打造全国首条单条500MW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全球超大尺寸组件自主化生产。推动BIPV建筑、农业绿电等场景落地,为城市绿电供应提供新路径。形成“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辐射”的模式。
开封平煤超导热新材料有限公司依托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前沿技术研发能力,针对石墨烯导热膜材料的高导热性、耐弯折性(突破50万次,超行业标准25%)等核心指标展开攻关,构建了从氧化石墨烯浆料制备、成膜工艺到超高温热处理的完整技术体系;通过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旗下炭材料企业、开封国投集团等产业资本深度合作,于2024年3月组建产业化平台并在石墨烯导热膜示范线万平方米生产线微米厚度定制化生产,打破国外对PI膜原材料的垄断;产品已通过50余家下游企业检测验证,并与广东迈捷微等电子产业链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预计达产后实现年产值1亿-1.5亿元。该项目在第十六届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初创组二等奖。形成“基础研究-中试孵化-量产应用”的转化模式。
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和产业化痛点开展研发创新积极引进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技术,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当地政府、企业及高校深度合作,形成了技术开发、实验研究、引进消化吸收、成果转移转化的研发体系,打造了全钒液流双极板、质子膜、碳毡三大核心部件开封生产基地,实现核心物料全部自主自供自产。构建创新“政+产+学+研+用”的成果转移转化模式。
下一步,该区将重点推动建设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河南省科学院产业创新园、开封市科学院空分产业研究所等平台建设,巩固提升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成果,完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长效机制,带动储能新材料、高端装备两大产业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