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复工复产忙 冲刺“开门红”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假期过后,广安区各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和各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基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复工复产工作,力争项目建设进度达到预定目标,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农业产业增产增收,实现“开门红”,持续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月7日,广安区方坪大道改造提质施工项目经过节日休整后,处处洋溢着“开年就开跑、起步即冲刺”的实干氛围,车辆穿梭声与机械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建设工人有序施工作业。
“2月5日,我们正式复工。截至目前,已经有60余名工人返岗,30余台机械开工。”广安区方坪大道改造提质施工项目专班组长刘刚介绍。
方坪大道起于金安大道吾悦广场旁,与凤凰大道、方兴大道、岳广华大道、长河大道等道路相交,全长6.7公里,其中新建道路2.3公里,改扩建原方坪大道4.4公里。工程包括配套建设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等工程和景观绿化、海绵城市等内容。
“力争今年6月底前,实现除凤凰大道下穿隧道外的其余部位全部达到通车条件。”刘刚表示。
与此同时,川渝(广安)教育协同发展试验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进行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广安区人民医院三期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图景……
新春开新局。全区各个重点项目纷纷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一个个重大项目正在形成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持续为产业升级、民生改善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新一年全区经济稳健增长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2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广安临港经开区的四川涵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只见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根根缆绳依次经过镀锌、热处理、拉丝、捻股、合绳等多道工序后顺利下线。车间内,工人们全神贯注地进行钢丝拉拔、钢丝绳捻制、质量检测、包装入库等工作,现场繁忙而有序。
“公司于2月3日正式复工,目前热处理生产线等均已正常运行。我们正全力赶制一批年前积压的500吨订单,计划10天内完成。”该公司副总裁张涵介绍,公司全面投产后,月产量可达1500吨、产值1200万元。
四川涵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研发并生产高质量网线绳和高性能电力用镀锌钢丝、钢绞线等高端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军工、汽车、工程建设等领域。该公司于2024年10月投入使用,投产以来订单源源不断,目前订单已排至今年6月。
同日,记者来到位于四川佳鑫亿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钢材料的撞击声与机械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新春生产的奋进乐章。
“目前员工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四川佳鑫亿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海群表示,公司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要求,对全体员工开展了复工复产、安全消防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安全检查,严守安全生产底线。
节后复工以来,广安区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加强与企业沟通对接,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当好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确保经济实现“开门红”。
2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悦来镇灯塔村的广安惠民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示范基地,虽然室外寒冷,但大棚内却暖意融融,新栽植的辣椒、黄瓜、丝瓜苗长势喜人。10余名村民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浇水、查看苗情。
该基地负责人陈本琼介绍,基地占地100余亩,其中大棚40余亩,常年稳定培育辣椒、西红柿、茄子等10多个蔬菜品种,年产值80余万元,“从去年11月底以来,陆续培育了番茄、茄子、黄瓜、南瓜、丝瓜、辣椒等多个品种的菜苗,目前基地共育苗9万余株。”
随着灯塔村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参与蔬菜种植的农户也越来越多。“村里的大棚蔬菜产业越办越好,村民不出村每个月就能挣1000多块钱。”村民文自梅高兴地说。
大龙镇自力村的大棚育苗基地,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连日来,该基地每天有60余名村民抢抓农时培育菜苗,力争全年培育5000余万株。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广安区各乡镇干群同心、积极作为,抓实春耕生产,不断提高群众生产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广安区融媒 冯欢)